颞叶癫痫(Temporal Lobe Epilepsy, TLE)是成人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类型,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海马神经元选择性丢失和胶质细胞增生。由于临床样本的复杂性和伦理限制,动物模型成为研究TLE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重要工具。其中,海人酸(Kainic Acid, KA)诱导的小鼠模型因能够模拟人类TLE的脑电特征、行为表型及病理变化,被广泛应用于基础与转化研究。本文将从模型构建、检测范围、检测项目、检测方法及仪器等方面,系统阐述颞叶癫痫小鼠海人酸模型的研究框架。
海人酸模型的构建通常通过颅内注射或全身给药实现,其中脑立体定位注射因可精准靶向海马区而更具特异性。实验多选用6-8周龄的C57BL/6小鼠,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,经前囟定位海马CA1区(坐标:AP -2.0 mm, ML ±1.5 mm, DV -1.8 mm),单侧注射0.1-0.3 μg KA溶液(浓度0.1 μg/μL)。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。注射后连续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,并记录癫痫发作潜伏期及强度分级。
颞叶癫痫海人酸小鼠模型通过模拟人类TLE的神经病理与电生理特征,为探索癫痫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提供了可靠平台。通过整合行为学、电生理学、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多维度检测,可系统评估模型的有效性与治疗手段的潜在效果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结合光遗传学、在体钙成像等新技术,动态解析癫痫网络的重塑过程,推动精准治疗方案的开发。